更多
首页 >  头条 >

今日白露 | “露”有哪些妙用?经典古籍告诉您!

2023-09-08 13:17:48 来源:国家图书馆出版社

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

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·淮南子》,《淮南子》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典籍,所有节气的名称与今名完全一致。节气的变化与阴阳(冷暖)之气的运行相关,节气与方位、干支和音律相互配合。

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在介绍节气之前展示了详尽的天文知识,这些知识与阴阳五行学说都是节气的理论来源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中这样描述白露: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,音比仲吕;

《先天卦分二十四气图》(载《月令广义》【明】冯应京 撰)

元稹的作品《咏廿四气诗·白露八月节》直接道出了白露时天气的特征:蔬草上有了露水,天空也从蓝色转为了青色。

咏廿四气诗·白露八月节

【唐】元稹

露沾蔬草白,天气转青高。

叶下和秋吹,惊看两鬓毛。

养羞因野鸟,为客讶蓬蒿。

火急收田种,晨昏莫辞劳。

“养羞因野鸟”一句的灵感来自白露节气的三“候”。由于每个节气持续十五天,因此每五天为一“候”,所以每个节气有三“候”。《逸周书·时训》中“白露之日,鸿雁来。又五日,玄鸟归。又五日,群鸟养羞。”讲的就是白露三“候”:鸿雁来、玄鸟归和群鸟养羞。其中,群鸟养羞是指鸟类为过冬储备食物。

写于明代的二十四节气专著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在《淮南子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白露的特征,由此可见,古代的天文历法和节气一直在传承接续:

白露,八月节。秋属金,金色白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

白露时节,“阴气渐重”,昼夜温差逐渐变大,夜晚应注意防寒保暖。

作为意象的“露”

“露”作为古诗词的意象,在营造意境、表达诗人心境与志趣时有其妙用。

《葭》(载《诗经名物图解》)

《诗经》“六义”中的“赋”、“比”和“兴”是《诗经》的三大艺术表现手法。《诗经·国风·秦风》的《蒹葭》一诗就是运用比兴表现手法的典型诗作。
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
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
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·诗经》对《蒹葭》的比兴作了详细的解读:“比兴”是中国古典诗歌营造意境的艺术特征,读者不用翻译就能感受到其中玲珑剔透的艺术境地。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就在于其能表达情景交融的境界,这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亲近。

因此,本诗的“白露”并非特指具体的露水或节气。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·诗经》对本诗旁注中引用了牛运震在《诗志》中对首两句的评点:“只两句,写得秋光满目,抵一篇悲秋赋。”可见诗中的“白露”意在烘托悲伤的氛围,和本诗旨在表达的思念意中人之情相符。

《屈原像》(载《三才图会》(明)王圻、王思义 编纂;(清)潭滨、黄晟重校)

屈原将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”写在了《离骚》中,表明了自己在风气败坏的社会中依旧保持自身品德修洁的决心。“露”在《离骚》中是纯洁、高尚的象征。

《李白》(载《历代君臣图像》)

诗人李白也将“露”用作意象,但他笔下的露则少了几分清高,多了几分寂寞的幽怨。

玉阶怨

【唐】李白

玉阶生白露,夜久侵罗袜。

却下水精帘,聆胧望秋月。

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·李白集》引用俞陛云的《诗境浅说续编》对此诗作如下旁批:

其写怨意,不在表面,而在空际。第二句云露侵袜湿,则空庭之久立可知。第三句云却下晶帘,则羊车之绝望可知。第四句云隔帘望月,则虚帷之孤影可知。不言怨,而怨自深矣。

虽然全诗除题目外没有一句“怨”字,但仔细品味诗中“白露”侵“罗袜”所表现的意境即可读出李白的怨。和南朝谢朓的同题诗相比,更加含蓄生动、耐人寻味。

作为良药的“露”

许多中医养生题材的古籍将露水视为良药。明代李时珍所著《本草纲目》中《水部》就记载了露水的用途和功效:露水能煎熬中药、酿酒,功效是润肺解毒。甚至连汉武帝、杨贵妃都有喝露水的习惯。

秋露繁时,以盘收取,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。禀肃杀之气,宜煎润肺杀祟之药,及调疥癣虫癞诸散。

时珍曰:秋露造酒最清例。姑射神人吸风饮露。汉武帝作金盘承露,和玉屑服食。杨贵妃每晨吸花上露,以止渴解酲。

弘文

■ 文章来源: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营销策划部

编辑 | 王自晨

监制 | 高爽

审核 | 弘文

点击"阅读原文",到国图出版社官方微店购买;或联系发行部:010-88003146

标签:

国际
国内

要闻

健康

法制

体育